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日籽聊書籍
James Webb Young 楊傑美_著/王艾莉、李欣頻、陳文玲、詹志宏、鄭緯筌(推薦)

創意,如何從無到有?
創意如何從無到有?我想先分享一個自己的案例。
.
去年初,
我接到指令,任務是要做公司「DM更新」的小型專案,
但當時礙於時間關係,跟主管討論後,
我們決定以小幅度微調為主要修改方向,
然而,令我感到頭痛的部分,
是DM原先就已經存在適度的視覺平衡了,
若是僅更換DM上面的照片,或既有的元素符號,
那麼確實是微調,但變化幅度超級小,堪稱沒什麼調。
倘若是把DM上面的照片拿掉,和改變既有的符號元素及位置,
恩…那麼基本上可以說是大改,不是小幅度微調了。
.
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,面對要大改還是小改的抉擇,
我選擇邊找資料邊放空~
.
我把找來的資料一一分類,
也把注意力拿去對天放空;
腦袋瓜持續的左思右想,
盼望靈光乍現的那瞬間。
.
終於,某天,
在一個奇妙的時間點,
我在思考:「畫一個家,會畫哪些東西呢?」
我心裡想:「一個方形,一個屋頂,一扇門,再一扇窗吧。」
而就在這一刻,我睜大眼睛,嘴巴也跟著張開喊著:
「對!就是這個!『門』跟『窗』!」
於是趕緊著手進行草圖繪製,
並迅速的在電腦上完成了圖稿。
.
來到提案那天,
我在簡報裡,寫下了這段設計理念與文案:
「設計上,擷取了家的兩項要素:『門』和『窗』,並將其轉化進DM的設計裡。」「由外往內看,其為一道門;由內往外看,則化為一扇窗。」




最終仍以小幅度微調結案,
僅在封面挖個洞,和一些圖片及元素上微調整。
多了一個洞,也多了一個視覺和行為上的互動;
多了一個洞,也增加品牌與家之間的聯想與關聯性。
(我個人是蠻喜歡這次的成果)
.
故事就到這邊,會分享這一連串的經過,
是因為在我閱讀完「創意,從無到有」這本書之後,
我發現,原來當時的經過,與書中提到的「創意有『兩原則五步驟』」的公式相當吻合~!
James Webb Young 說:創意有“兩原則+五步驟”
▼ 書中提到創意的兩大原則:
原則一:創意不過就是舊元素的重新組合 原則二:要將舊元素重新組合,需要有「看見事物關聯性」的能力
.
▼ 書中提到創意的五個步驟:
步驟一:蒐集資料,包括工作素材與平時蒐集素材
步驟二:在腦中咀嚼、消化,並把想法寫下來
步驟三:孵蛋階段,徹底放下,交給潛意識工作
步驟四:創意的誕生,也就是「啊!就是這個!」的瞬間
步驟五:將創意進一步修正與發展,以符合實際用途
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
▼ 而剛剛的DM發想與設計經過:
原則一(重新組合):將門、窗與DM的重新組合 原則二(找關聯性):看見門、窗與家的關聯性
.
步驟一(蒐集資料):蒐集DM設計的相關資料
步驟二(消化資料):進行分類,寫下腦中想法
步驟三(徹底放下):對天放空,交給潛意識工作
步驟四(靈感乍現):突然間悟到「家的元素」瞬間
步驟五(修正創意):把創意做修正調整,進行提案
.
瞭解創意的公式,試著從無到有~
「創意是種『尋找關聯性』的能力」將舊元素重新組合,並找出新的關聯性。
關於創意這件事,我認為,創意也可應用在任何地方!例如:
.說話時加點創意,會變得很有梗!.行銷時加點創意,會變得很吸睛!.設計時加點創意,會變得有價值!
如果創意能對你的工作,或生活產生正向改變的話,
那麼我推薦你可以翻翻「創意,從無到有」這本書,
內容簡明扼要,而且才63頁而已哦XD!
.
日籽設計 IG :been_office
日籽影像 IG:rizi__photo
魚眼世界 IG:crystal_ball_world
Facebook:BeeN_studio 日籽設計
.